返回列表 发帖

红色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部队

                     红色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部队     

      1950年10月8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青岛海军快艇学校宣布成立,第一批学员有897人。
      1951年10月24日,毕业的学员被分配到从苏联购买的第一批36艘123型鱼雷快艇上,组成了4个大队,海军快艇第1大队、快艇第11大队、快艇第21大队、快艇第31大队分别在上海、广州、塘沽、青岛组建。
      (在苏联,敢上鱼雷艇的就算半个英雄,因为鱼雷艇被比喻是“海上爆破手”,“海上送炸药包的”,近距作战,危险性很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海军鱼雷快艇部队为保卫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
                                           一、“太平”号的覆灭
      1954年5月,人民空军加强了对浙东大陈海区的空袭,大陈港的国民党海军战舰不得不在白天驶到大陈以南防空,夜间回到大陈海区巡逻。这给了鱼雷艇进行夜袭的良机。为此,31大队在舟山海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战术演练,其中包括3次战术导演和4次夜间攻击演习,以确保首战必胜。
      9月24日,18艘123型快艇秘密进驻了大陈—鱼山之间的高岛,但等了几十天,一直没有遇到战机。10月中旬的一天,3艘“太”字号护航驱逐舰从大陈北上,炮击海军在头门山岛的130毫米海岸炮阵地。由于当日风浪4级,而苏联海军快艇条令规定只能在3级风浪以内出击,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舰溜走。
      待机1个多月以后,士气下降严重,人的身体也开始虚脱,只得撤回基地休整。10月31日,上级领导批准1中队返回高岛继续待机半个月,风浪季节一到就撤回基地。
      为了迷惑敌人,使鱼雷快艇编队秘密进入待机点高岛,6条快艇在护卫艇大队拖带掩护下从舟山群岛起航。海军选择的航渡路线,平时很少有船只来往,一般不会被人发现。而且在夜间航行,由于视距不良,护卫艇大,鱼雷艇小,鱼雷艇又藏在护卫艇“身”后,别人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就这样,鱼雷艇在良好的组织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石浦锚地。11月1日晚,1、3分队进抵高岛待机,2分队留守石浦。31大队副大队长兼1中队长纪智良在高岛雷达站建立了岸上指挥所,海上指挥由1中队指导员朱洪禧和副中队长铁江海负责。
      进驻高岛的当天晚上,雷达就发现了目标,1、3分队立即出击。结果敌舰不知什么原因提前返航,攻击未果。12日下午1时许,3分队因为没派值更员,没有注意潮汐变化,2艘快艇都搁浅了,螺旋桨受损不能参加战斗,遂由护卫艇拖回定海修理,2分队由石浦进抵高岛,接替了3分队。13日晚,发现敌情,但出击以后,海上气象变坏,又只得半道返回。
      按照预定计划,15日就必须撤回舟山,因为大风浪季节即将来临,再等也没有意义。而就在15日凌晨0时5分,雷达站再次发现一艘例行巡逻的“太”字号,而气象预报是中浪,风力4级,能见度2.5海里,按照条令还是不能出击。纪智良求战心切,把158艇派出去观察海面实际气象情况。不一会该艇回来报告:中浪,风力2-3级,能见度良好,符合鱼雷艇作战要求。
      15日0时52分,朱洪禧、铁江海率领1中队155、156、157、158艇成单纵队出击,在雷达站引导下高速接敌。1时25分,敌舰进入雷达站盲区,鱼雷艇只得自行搜索目标。
      1分钟后,站在指挥艇155艇前甲板的前炮手王景春报告:右前方发现灯光一闪,随即熄灭(可能是敌舰人员开舱门使的、舱内灯光外泄),这时在海图室作业的葛绵绵也报告,敌舰应在距离37海里左弦45度处。纪智良判断这样的黑夜,渔船不可能来,商船也不走这条航道,一定是敌舰,立即下达了“快艇向闪光方位加速前进”的命令。不一会儿,肉眼已经可以看到敌舰。经过从外型特征上的仔细辨认,确认是一艘“太”字号军舰。
      国民党“太”字号是美制护航驱逐舰,标准排水量为1240吨,最高航速为20节,有官兵200名。武备包括50倍口径76毫米火炮4门,40毫米高射机关炮3-4门,20毫米高射机关炮8-10门,K炮4座,攻潜炮一组,深水炸弹轨2组。
      朱、铁二指挥员立即向纪智良报告发现敌舰,并通报各艇,以155、156艇主攻,157、158艇牵制,4艇组成左梯队,继续接近敌舰。纪智良也命令五棚屿的2艘护卫艇出击协同(由于战斗很快结束,护卫艇未能参战)。
      大概是过于兴奋和紧张,指挥员没有很好地指挥艇队行动,各艇也没有按平时训练和演习那样保持对形和相互协同,造成混乱。155艇为了避免妨碍其他艇的动作,向右转向避让,扩大了敌舷角;156艇则觉得敌舷角已经够了,就向左按照一定的提前角接敌;这样,主攻2艇的距离迅速拉大,本来为助攻的157和158艇则插入2艇之间,形成了一个散漫的一字长蛇阵。      
      1时35分至37分,155艇距离10链(太远了),其他3艇距离5链,相继发射了8颗鱼雷后转舵撤退。但155、157艇撤出战斗时居然按照白天作战的条令,施放烟雾,还打开消音器高速退出,以致暴露目标。所幸敌舰根本没有想到会遇到鱼雷攻击,还以为是飞机来袭,盲目地对空射击,没有采取任何转向规避措施,舰首被命中一雷,当即失去机动能力,主机停车,通信中断。
      2小时后,大陈的国民党军舰3艘前来救援,由“太和”舰拖带航行。但“太平”舰受创甚重,急剧下沉。7时24分,该舰沉没于高岛方位140度,距离18海里处。
      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首战,消耗鱼雷8条,击沉护航驱逐舰1艘,击毙中校副舰长宋季晃中校以下官兵29人,伤敌37人,上校舰长唐廷襄以下145人逃生,人民海军无一伤亡。国民党海军此战后再次缩减巡逻范围,只以小型炮舰及扫雷舰巡逻于大陈—一江山之间,主力舰只都龟缩到大陈附近及东南海面。
                                         二、击沉“灵江”号
      鱼雷艇部队第一次使用就取得这样大的战果,进一步增强了海军高层使用快艇的信心,驻守在长江口的快艇1大队也随之南下,进驻舟山,准备在大陈岛以南设伏,封锁台湾—大陈的海上航线,配合解放大陈列岛。
      根据31大队的经验,中国东南海区海情与苏联海区差别很大,所以快艇可以不受苏联条令的约束,在4级甚至更高的风浪条件下出击。因此,虽然风浪季节已经到来,1大队还是决定出海作战。
      1954年12月21日,1大队1中队6艘鱼雷艇(101—106号)在大队长张朝忠(后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政委郝振林率领下,由6艘护卫艇拖带,经12天昼伏夜航,到达大陈以南的白岩山锚地隐蔽待机。随后,2中队4艘鱼雷艇也从吴淞口南下,到白岩山与1中队会合。
      1955年1月10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轰炸了大陈港,炸沉炸伤敌舰4艘,迫使国民党海军舰艇在白天到西南方向靠近公海的海域去防空,天快黑时才返航回港,这就给快艇利用黑夜出击创造了战机。
      1月10日17时45分,白岩山雷达站发现了“太湖”号护航驱逐舰在白岩山东南18.5海里,以9节航速向大陈行驶。当时海上气象为北风6-7级,中浪至大浪,鱼雷艇行驶都很困难,更别说作战了。但1大队求战心切,命令1中队长王政祥率领101艇、102艇(艇长张逸民、水手长张德裕、轮机长田义丰)、105艇(艇长武小斯、水手长王清端、轮机长马德军)、106艇出击。
      18时07分,4艘快艇起航低速前进(需要25分钟低速航行暖机才能加速),到积谷山后,以30节高速往格屿开进接敌,但因风浪大,105艇、106艇掉队返航,101艇、102艇又因速度过大,超过了“太湖”号,雷达站提醒2艇向右搜索。19时01分,2艇发现了敌舰,19时05分发射鱼雷,但102艇右管鱼雷未出管,其他3条鱼雷出管速度很慢,雷尾都碰到了甲板,沉入海底。
      102艇鱼雷兵丁安文以最快速度排除了右鱼雷管故障,该艇继续追击敌舰,一直追到大陈岛东口附近,敌舰进港才被迫返航。
      “太湖”号回港后报告,右侧曾发现3团火光(鱼雷出管时的火光),大陈防卫部便派“灵江”舰出海巡查。
      “灵江”号是美国二次大战建造的巡逻炮舰(PGM),1946年5月赠送给国民党海军,当时命名为“洞庭”号,编号102,1954年4月改名“灵江”号。该舰标准排水量280吨;两部柴油主机双轴推进,2880匹马力,最高速率18节。军官15人,士官兵66人;装备85毫米主炮一门,40毫米尾炮一门,20毫米机关炮六门,12.7毫米机关枪两挺。因为吃水浅,不怕鱼雷攻击,所以大陈防卫部认为派它出海巡逻最为保险。
      与此同时,大陈国民党海军还出动了2艘“永”字号扫雷舰,为台湾来船执行护航任务,这两舰又被白岩山雷达站发现,1大队正在为没有击沉“太湖”而懊恼,得到情报,立即派105艇、106艇出击。
      这时102艇刚刚返回,艇长张逸民又要求出战。张朝忠认为102艇只有一颗右管雷,艇身严重失衡,在大风浪中航行,容易倾覆,所以不同意102艇出航。后来禁不住1中队全体干部都替张逸民请战,只得批准102艇出击。但这时候105艇、106艇已经走远了,102艇只能独自朝战区慢速驶去。
      22时47分,雷达站发现了积谷山东北4海里处的“灵江”号,判断出这是个鱼雷艇难以攻击的小家伙,但它又正好挡在快艇出击航路上,便命令2艇停车待命,让敌舰过去后再按原计划向东南接敌。2艇未领会指挥部意图,擅自返航。
      102艇没有接到命令,也不知道有敌舰在前方航道上,仍按原计划行进。这时气温为零下5度,大浪高达3米,甲板上已经结了冰。张逸民授权轮机长田义丰见机行事,艇平衡些就加速,艇倾斜大些就减速,实在不行就停车。
      23时左右,月亮出来了,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光带,102艇正好就朝着月亮航行,发现了左前方35—40链的距离上有一艘船,便向它驶去。
距离15链,确认是1艘军舰;距离5链,已经可以从望远镜中看到桅杆上的青天白日旗,张逸民下令准备战斗。
      张逸民在夜间训练时,曾尝试过在1.5链放雷,正好命中靶船中部。虽然因为没有按照条令规定的3-5链放雷而受到了苏联顾问的批评,但坚定了他用鱼雷打近战的信心。再加上现在只有一颗鱼雷,所以虽然水手长张德裕两次提醒他,再不发射就要撞上敌舰了,他仍然没有发射。
      距离200米时,张逸民按下了鱼雷发射把,102艇恢复了平衡,为防止撞上敌舰,先停车,然后原地倒车,高速后退。23时19分,“灵江”号出现一个比船舷还高的火球,紧接着是一声闷雷般的巨响,伴随着一个约20米高的水柱,同时看到烟雾腾腾。
      23时45分,102艇返回锚地。
      “灵江”号打出信号弹求救,国民党海军“永嘉”号、“瓯江”号赶来救援,迫使来抓俘虏的4艘人民海军护卫艇返航。105艇、106艇仍坚持对敌舰进行了攻击。1月11日1时47分,敌舰发现鱼雷艇,相距约2海里时集中全部炮火拦阻射击,同时进行规避机动。2时04分,2艇在一艘敌舰左舷60-70度阵位发射了4颗鱼雷,都没有命中。2时21分,2艇返航。
      因为与2艇纠缠,国民党海军救援军舰没有及时赶到,“灵江”舰于2时27分沉没于格屿东南4海里处,舰长王名城少校等43人获救,副长张世达上尉以下32人死亡。这大概是世界海战史上被鱼雷击沉的最小的一艘军舰。
                                         三、击毁“鄞江”号
      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解放了大陈的门户一江山岛,下一步目标直指大陈列岛。海军的任务主要是切断台湾对大陈的补给线。31大队159、160艇和刚由青岛南下的41大队175、178艇,奉命前往头门山岛和东矶山岛之间的五棚屿待机。
      1月20日3时15分,高岛雷达站发现两艘军舰从大陈港东口驶出,4艘快艇立即出击。4时30分,发现成单纵队向台湾方向航行的敌舰,前导舰为“永康”号扫雷舰,后续舰是“鄞江”号炮舰(与“灵江”号同级,原名“宝应”号)。指挥艇159艇决定率160艇攻击“鄞江”号,其他2艇协同。
      在此前的1月14日,1大队1中队101艇、102艇、105艇、106艇曾经攻击过由2艘“永”字号、2艘炮艇组成的国民党舰队,结果在被敌人发现的前提下,攻击角度、距离都不理想,发射的8颗鱼雷无一命中。由此让海军对鱼雷艇能否攻击已经有防备的小型国民党军舰有了疑虑。
      这时的情形又与14日战斗相似,敌舰很快发现了我艇,仓促地采取了规避运动,并用炮火实施拦阻射击,不过因为遭到4艘鱼雷艇的协同攻击,有些顾此失彼。4时47分,距离3链时,159艇占领有利阵位,发射鱼雷2发,当即命中一雷于“鄞江”号驾驶台以下水线部位,该舰当即失去动力。此时,如果各艇能配合得当,用6发鱼雷击沉敌舰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其他3艇过于紧张,没有占领最有利的发射阵位,就在20秒内把6发鱼雷全部打完,结果无一命中。由于大家一窝蜂地拥上攻击,战场过于拥挤,159艇在撤出时,恰好从178艇发射鱼雷的雷迹上通过,幸好由于吃水浅没被击中。

      [真实的海鹰 :七十年代的人一般都看过《海鹰》这部反映人民海军鱼雷快艇部队作战的电影,这是我国海战片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这部电影的取材很广泛,比如里面单艇独雷击沉敌人炮舰的情节,来自于海军快艇六支队一大队一中击沉“灵江”号战斗的“功勋鱼雷快艇”102艇及一大队一些在浙东沿海多次海战和金门系列海战中的八·二四海战等战事。

abbr_6f74bb01445767e26c23d689d02b8db9.jpg

1958年金门炮战中,为执行封锁金门的作战任务,东海舰队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将快艇1大队秘密运至厦门。8月24日傍晚,快艇1大队参谋长张逸民率1中队的184、175、103号和2中队的180、105、178号6艘P-4级艇突袭金门料罗湾锚地,1中队向“台生”号运输船发射5雷,命中2雷,引起船上大批军火爆炸,迅速解体沉没;2中队向“中海”号大型登陆舰发射6雷,命中1雷,炸伤敌舰尾部。在掉头撤返时,175艇被敌炮火中沉没,艇上12人中,艇长徐凤鸣等4人牺牲,3人被俘,中队指导员周方顺等5人被我渔船救回。
  9月1日,快艇1大队103、105、174、177、178、180号等6艘鱼雷艇再次出击,攻击国民党海军补给船队,由于台风刚过,风高浪大,加之指挥误判目标,鱼雷艇攻击未获战果(跟进的护卫艇部队重创了“沱江”号炮舰,使其因无法修复而报废)。退出战斗时,指挥艇180号和174号艇不慎相撞,后相继沉没,但落海人中均被安全救回。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这便是著名的电影《海鹰》。神勇矫键、轻巧威风的“海鹰”成为了那个时代海军的形象,风靡了整整一代人。

TOP

九一”海战
1958.9.1
金门岛以南
鱼雷快艇第1大队鱼雷艇第31大队炮艇7舨。
美坚号登陆艇,维源,沱江、柳江号猎潜舰。
击沉沱江号,毙30余名。
沉鱼雷艇2艘(落水人员全部救回),伤9名

“八·二四”海战
1958.8.24
金门岛以南
东海舰队鱼雷快艇第6支队第1大队鱼雷艇6艘,海岸炮兵第150、第149连。
台生号轮、中海号运输舰。
击沉台生号,击伤中海号。
沉鱼雷艇1艘,7人失踪。

TOP

本帖最后由 海鹰之子 于 2011-12-9 10:20 编辑

回复 3# 海军叔叔

当年海快一大队一中队102艇艇长张逸民
25-050.jpg
海快一大队.jpg

TOP

回复 4# 海鹰之子


    clip_image002.jpg

TOP

鱼雷快艇第1大队吊装鱼雷,当年鱼雷艇还是木质的

psu[30].jpg (42.45 KB)

psu[30].jpg

TOP

海军叔叔好图啊,这艘吊鱼雷的船,船号多少?

TOP

海军叔叔好图啊,这艘吊鱼雷的船,船号多少?
小海军 发表于 2011-12-12 11:38


不好意思,没有记录记不清了

TOP

217  美国造

TOP

217  美国造
勇哥 发表于 2011-12-24 17:12


是啥217?东起217?还是东拖
217?还是其他名称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