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故园三十二年前

作者:潘小松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他老人家还写道:“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我在阔别了三十二年后,重新踏上三都岛的土地时,能想起表达一下心情的句子就只有这两句。青山依旧,夕阳依旧,海水依旧,只有发小们的脸上留了沧桑。记忆需要絮叨半日后才恢复点滴。这是建华,我们曾一起在地瓜地里刨生地瓜吃;这是建宁,喜欢在课前举着我“倒立”;这是老班长,从小立志要上北京开会,如今在漳湾镇当人武部长;这是宗贤,小时候揭发我抄作文;这是德顺,从虾尾滩来上学又回到虾尾滩,记忆中的我在他那里只有胳膊在课桌上的有节奏的扣击;“蛋儿”完全想不起来,要到同学出示旧照片才记起曾一起玩耍……

   假如你打开福建地图,顺福州东北望去有一个叫宁德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来是县城所在地,小时候我们心目里,那已经很遥远了。打开宁德地图,正东就是我们的小岛三都,一个储存了我们八年记忆的地方。三十二年前属于“福建前线”,我们被称为“海军仔”。海军仔喜欢的运动是下海游泳。当年下水的石码头现在是渡口。近岸的海域成了养殖鲍鱼的地方。礁石上的灯标焕然一新,小时觉得它离岛很远,能游过去很了不起。

   沿着石码头往岛上走就是那条人民公社老街:一个供销社,一个粮店,一个卫生所,一个新华书店,一个柴火店,一个小学,一个中学,一个豆腐坊,一个发电站。新华书店老房子还在,门首字迹满是青苔,只是不营业了。当年店员是国民党军队投诚的一个排长,四川老兵。老头常从柜台下摸出《李自成》之类,优先供给我等书迷。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文学启蒙,是这个书店里提供的“弹药”完成的。如今人去楼空,按年龄算,老兵该在天国了。

   小学校老师的宿舍和办公室还在。在这里拍三十年前题材的电影不需要道具。这里曾经藏龙卧虎:许多老师是因为“文革”从厦门或者其他地方来的。有个老师喜欢背《水浒》里的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这里也是男女老师成就姻缘的地方……我母亲上岛后被当地组织安排任小学教师,所以这也是母亲工作过的地方。当年她从上钢五厂调过来时,工资比县委书记高,当地一时都无法给她定级。

    故居的意义只有在离别了三十二年后才会体现。两栋居住过的海军家属楼还在,有一栋甚至连门窗都没有换过。一楼花岗岩阳台是听“梅花党”故事的地方。二楼阳台可以观海,可以看灯光球场的战士打篮球。如今已不存在的灯光球场是我们反复看《地道战》《地雷战》的地方,还看过的电影包括《卖花姑娘》。老礼堂现在是库房一样的所在,这里曾经是我们表演节目的地方。吹口琴拉二胡曾经是电子游戏一样普及的娱乐。

    那口水井还在,不过岛上好像现在汲水喝的人不多。那两棵歇脚的大树也在,一定笑话我们老成这个样子。原来用作食堂的教堂还给教会了,如今仍作教堂。一号楼现在是修女院。我们的到来惊动了修女:奇怪哪里来的一批蝗虫?我们好像北方的一群狼。

    这群“狼”分布在全国各地,远的在长春、广州,近的在福州、厦门;再近的就在宁德。宁德其实是有旅游资源可挖的,可惜他们不太张扬。礁头、飞鸾的小瀑布放在北京就是生态旅游点了,更何况沿途没有人惊动的村村镇镇。
   
                                                                             2010-12-29

潘小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译审。男,1962年生于上海。1984年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文学士。1984-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美大处翻译。1994至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室。现任译审。译有:本雅明《莫斯科日记》、亨利·米勒《宇宙哲学的眼光》、斯特林堡《神秘日记抄》、库佛《公众的怒火》等十来本书,写有《书梦依旧》随笔集等。

TOP

期待他更多有关三都的作品

TOP

梅花党那,小时候爸爸分段讲的故事……

TOP

新华书店的店主老刘,原来还是国民党兵。记得他还有个老婆,是个干瘪的老太婆,不过嗓门挺大,看起来还挺泼辣的。
听人家说,老刘夫妻经常打牌,打着打着就吵架,然后掀翻桌椅。这对老夫妻还蛮好玩的,活得潇洒。好像他家还有个孙子,大家都叫他“老刘儿子”。老刘孙子好像比我高一届,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TOP

我当时就住在发电站,那里除了驻营部队,就我一家

TOP

发电厂是小时候每周去洗澡的地方,还有买豆腐的地方

TOP

跟潘明华家有关系吗?

TOP


潘小松

1

J)`Z41V%Z54U@F9@EPF]%1K.jpg
2014-2-7 22:41

TOP

岛友一个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