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熟悉的灯光球场和大礼堂,还有司令部是我跑的最多的地方,曾经住在这旁边。完了,真是老了,一看见这些照片就想起以前想不起的事情,现在脑海里都是孩童的回忆,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能让我们找回永久的回忆真不容易。

TOP

这是我在三都岛曾经生活过的院子,当年可是满院参天茂密的大树,小二楼里住着基地陈雪江司令员!文化处王处长 ...
长风破浪 发表于 2010-12-3 14:57



    你说的这个院子当年是否还住着马娟、高晓军他们两家?

TOP

是啊!马文顺家(后来调同安416了!)和高副营长家(后来我家搬基地后他们可能转业了!)
你是哪位?

TOP

本帖最后由 阿帕奇 于 2011-11-17 13:47 编辑

回复 25# 长风破浪


      是的,更早时候还住着陈司令一家。当时我们家住在高晓军他们那个院子北紧靠的那座营房里,即农场三连。营房里住着仅此我们一家,我叫张健。是否还有印象?请问你是......
      现在何处?

TOP

回复 12# 长风破浪


1979年支队司政大楼:  
http://hw07576313138.blog.163.co ... &pid=5671685094

TOP

1979年21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大楼旧照片:http://hw07576313138.blog.163.co ... &pid=5671685214

TOP

RE: 重游旧地

本帖最后由 快艇兵 于 2012-2-22 21:52 编辑

三中全会拨乱返正 舍别舰艇从事政工                                                      
                                                                 ——从军回忆录之十二

                                                                         老水兵



    1979年元旦刚过, 一纸调令将我从鱼雷快艇抽到支队(师)政治部组织科任正连职干事。按政治部首长所说就是:从基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机关,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要。

    那时,刚刚降下帷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结束文化大革命,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确定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三十年的历史证明,三中全会的决策无比英明,否则中国就更加灾难深重。但是,由于长期受错误路线影响,要从指导方针、思想观念、实际行动各方面均进行工作重点的战略大转移,大刀阔斧地拨乱返正,可谓“百废待兴,百端待举”,难度相当大。举例佐证:

    报到第二天,我随杨家海科长(副团职)列席支队党委扩大会议,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部队建设”。刚转入讨论,就有一位正团职领导“义愤填膺”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前进方向,就没有胜利希望!现在毛主席他老人家走了,竟有人胡说毛主席也犯错误,胡说毛泽东思想也不够全面。再这样下去,无产阶级红色政权能保得住吗?!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能抵挡出去吗?!我们都是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走到今天的,我们要誓死维护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说话间激动地站起来,右手下意识地摸摸腰间(幸亏没配带手枪,否则会掏出来衬托他的决心)。

    假如这些言语这些举动放到现在,简直令人可笑,但当时确实有不少老干部“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固有的政治观念,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把客观公正地评价领袖的功过是非误认为是“诽谤”,把全面准确地把握革命理论体系误认为是“修正主义”,这并非“天方夜潭”。好在上级领导机关有所预料并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规定讨论中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但要求认识上务必尽快端正,行动上必须立即执行,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到任的组织科,承担着师党委决议的传达督办、各团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调配等重要职能。支队党委扩大会议结束后,杨科长就立即带我到各基层部队转。白天参加各类会议,晚上整理笔记撰写材料。习惯于海上军事训练战备护航的我,虽然平时也忙里偷闲喜欢写点东西,但真正让屁股钉在椅子上、让钢笔粘在手指缝,确实很不适应。

    杨科长觉察出我的烦恼后,便推心置腹地与我交谈。交谈中,他道出我调职的过程:几个月前,海政组织部王子尤处长设想将我抽调上北京(只是王处长尊重我本人意见没有下调令,详见本人从军回忆录之十《政治活动连绵不断 军旅征途再临选择》),就已引起支队政治部的注意,恰巧目前机关要充实,组织科和宣传科都想要我,尽管快艇大队不想放,但支队还是下调令了。末了,科长明确地说:“从基层到机关,从军事干部改任政工干部,是组织的需要,你必须服从命令并且认真履行好新职责。”

    看来,只能“认命”了。好在我从16岁就走出社会独立生活,适应性较强,很快便进入角色。由于我刻苦努力,没过两个月,各团级和直属营领导班子的情况便掌握得八九不离十。

    一次偶然机会,使我责任更重。那是1979年3月初,支队政委周显明下部队调研并指导。领导出行,秘书随从,这是规矩,但恰巧履行秘书职责(按规定正师级以下干部不配专职秘书)的我科副科长感冒发烧,而科长正为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筹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这样,我就被安排临时顶替。一个多星期里,我跟随政委及宣传科长乘坐“嘎斯69”吉普车(苏联产,因尾部宽大,外号“大屁股69”),从闽中到闽北,深入到导弹快艇大队、鱼雷快艇大队、勤务船中队、舰船维修所等基层部队。要知道,那年头,正师只能配吉普,那车可不是现在的越野车,帆布作顶,没有空调,四处透风,夏天蒸桑拿,冬天挨北风,跑在福建前线黄泥垫底的国防公路时,尘土还一个劲往里灌,坐车也是够疲劳的。我也不辞劳苦,认真履行秘书职责,写了满满4本笔记,而且每晚都整理归纳草拟调研报告。返程途中,政委吩咐我两天后完成调研报告。当晚,我通宵达旦修改补充已经草拟好调研报告。次日早晨上班,当我将五千多字且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关于团营部队现状和近期须加强措施的调研报告》呈报给周政委时,他显得十分意外。下午,他让我在调研报告上提炼了几个观点后,便挥笔签署“同意印发支队常委阅,并提交常委会讨论充实后,以文件形式发直属单位”。这是我为正师级首长撰写的第一篇文稿,如此快捷就通过,顿时充满喜悦。要知道,那年代没有电脑,一笔一划都是靠手写的;没有网上搜索,所有资料和观点都是凭阅读文件和实践积累的。要写篇稍有指导价值的文章,实属不易。碰巧的是,几天后时任海军福建基地(正军)政委王俊杰来支队检查工作,周政委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向他汇报,获得赞赏。周政委大概觉得我的笔法对应他的思路,之后又让我起草了两份讲话稿,都予以采用。

      4月28日(今天刚好是32周年),支队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照片附后)。会后,科里便根据周政委的意见,对我的职责作了调整,在原有范围增加了“承办支队党委秘书职能”的内容。

     在宣布职责调整的科务会上,我像犯了错误般如坐针毡,因为上机关仅仅4个月,就承接起原本是副科长的部分职责,而副科长刘儒是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老资格,是我尊敬的上级、老师和长辈呀。可是,刘副科长非常宽仁,当众表态:“何干事能力强,观念新,承接秘书职责是合适的,我五十多了,身体不好,思维也迟钝,新时期应当有新观念新作风。”会后,他非常愉快并细致地移交了党委秘书的工作,之后一段时间里,仍耐心指导我工作。

    ……

     从1979年初到1982年初,我在海军(鱼雷导弹)快艇21支队组织科工作整3年,期间经历许多事件,不必累赘。切身关联较重要的有二:其一,1979年全军对干部中的2%予以提前晋级(那时以行政级别定薪金,当时1969年之后入伍的,无论职务是师级还是团级,仍是行政23级,和排长一样月薪54元),以解决个别职务高而行政级别低的问题,我是73年兵仅正连职,对此事根本不沾边,但出乎意料竟然得以提前晋级,是当时全福建基地(军级单位)兵龄最短的22级干部;其二,1981年所在科副科长转业,支队上报调配方案,拟越级提升我补缺(正连职直接提为正营职),基地干部处派员来支队考核,因听到个别干部认为我“未在基层任过营职政工领导,缺乏全面组织能力”的评价而否决。我对此很理解,扪心自问:当时未担任过基层政工领导的我,怎能担当起指导各团级领导班子加强建设的重任呢。

     1982年,又是一纸调令,使我离开了服役十个年头的三都岛。
     
   附:海军快艇第21支队1979年4月时的支队领导名单和在本文最后边照片的位置:  

    最中间者——张子魁,支队长、支队党委副书记(正师职);

    左起第3名——周显明,支队政委、支队党委书记(正师职);

   右起第3名——张锡元,支队副政委、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右起第2名——王炳岐,副支队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左起第2名——胡兴华,副支队长兼三都快艇基地基地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右起第1名——于学友,支队参谋长、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左起第1名——李鸿祥,支队政治部主任、支队党委常委(副师职);
   

    (未完待续)

    (注:由于网络版面等原因,以下照粘贴后被剪裁变窄,边上的人物不全,如需看大图片,请点击:http://hw07576313138.blog.163.co ... d=210089545&p=1)

                                                                                                                                                 2011年4月28日

2987012452854827287.jpg (69.33 KB)

2987012452854827287.jpg

782781910234337004.jpg (139.46 KB)

782781910234337004.jpg

1401745384020687701.jpg (152.09 KB)

1401745384020687701.jpg

1688005435335843694.jpg (142.02 KB)

1688005435335843694.jpg

1968073037163033574.jpg (164.61 KB)

1968073037163033574.jpg

2013109033436731441.jpg (159.95 KB)

2013109033436731441.jpg

2036189981526974404.jpg (182.74 KB)

2036189981526974404.jpg

2246733264106138549.jpg (97.51 KB)

2246733264106138549.jpg

2294021060193893909.jpg (103.02 KB)

2294021060193893909.jpg

TOP

当年居住三都的部队干部子女,可能从上文插图中找到自己的爸妈、熟悉的叔叔阿姨。

TOP

好珍贵的照片,我父亲当时好像也在21支队,也是82年离开的。下次回家好好问问他。

TOP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这首歌的歌词令人好伤感,儿时在三都岛的大礼堂里”六一”节参加过一个大合唱,台上台下满满一屋子的人,现在她们又都在哪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