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岛论坛's Archiver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0

《守望大海—永远的海鹰》

转载《守望大海——永远的海鹰》一文.

      《守望大海——永远的海鹰》,是海军早期创建及发展史的缩影,阅后让人明显地感到,张逸民及其率领的鱼雷快艇编队,是在用步兵的方式打海战,简直就是在用小艇与敌大舰拚剌刀啊。毫无疑问,如果当年他们碰到的是航空母编队,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二三百米时才把鱼雷发射出去——这一点足以让任何敌人胆怯。我觉得,我国海军的光辉历史主要得益于这一点,今后不论我们的装备如何改善,这种精神绝不能丢,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任何敌人都将不在话下。

  守望大海——永远的海鹰

      他是海军中的传奇人物,他和中国海军的发展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经是我们这一代青春的梦想,有一部电影表现了他和他的鱼雷艇大队辉煌的战史,《海鹰》为无数军中子弟编织了驰骋海疆的蓝色宏图,勇猛冲击的鱼雷快艇成为当时台海打击敌人的锋利钢刀。张逸民,从陆军转业到初创的人民海军,在东海前线屡立战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指挥员,40岁时任舟山基地政委,党委书记。我第一次听说舟山群岛,是在北海舰队的一艘战舰上。年仅8岁的我,被爸爸妈妈带着参观停泊在青岛某军港的战舰。小孩眼中的舰船巨大无比,许多穿着白色水手服的叔叔表演操炮,把男孩们牢牢栓在炮位上。我看着高高悬挂着的万国旗在海风中飘荡,比阿姨们的连衣裙还漂亮。一个穿海魂衫的叔叔笑眯眯地对我说:“我有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很远。”“有多远?”我问。“能看到北京你家。”“真的?”不光是我,一群小孩都跑进船上的小屋里看叔叔的“望远镜”来了。“望远镜”是一面亮晶晶的镜子,叔叔不知怎么搞的,真的在镜子里显出了一大块影象,叔叔说,这就是北京,是你们的家。海军的孩子们拍着手叫:“看见了,看见了,海军大院!”我很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大院。叔叔引导了半天,还哄不过来一根筋的我,就切换了画面,“镜子”里出现了许多亮亮的小点,叔叔说:“这是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的渔港,也是海军重要的港口。”再听到舟山,不是在小学中学的课堂和书本里。那时的我已经穿上了海军军装,听到了更多的海军故事。我知道海军有国防部授予称号的“海空雄鹰团”,“海上猛虎艇”,“海上先锋艇”,有威振台海海空的战斗英雄舒积成,炮艇大队长陈雪江,鱼雷艇一大队大队长张逸民。而张逸民正是时任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的指挥员。

      《海鹰》描写了那次著名的海战,电影用俯拍的方式,再现了鱼雷艇一大队出航的情景。中国海军的战史,始于鱼雷快艇的征战。在我开始关注舰艇的时候,我便在军港看到了停靠码头的真实的“海鹰”。排水量25吨的鱼雷艇是舰艇中的怒海轻骑,配置了两个鱼雷发射管和两枚450毫米的鱼雷,艇尾有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和电影上一样,军旗在海风中猎猎飘扬。有水兵过来问我怎么看得这么仔细,我趁机问他小时航速,他惊诧地看了我一眼,说,每小时52节。我印象中的鱼雷艇属于舟山基地,不仅因为我们建制中没有的原因,还因为《海鹰》的原型是舟山基地所属部队,所以鱼雷艇们都来自舟山。我轻轻地走过狭小的艇身,好象感受到海鹰们拍打浪花飞翔的矫健英姿。在和外军联谊的时候,鱼雷艇编队航行是展示我军军威的内容之一。来自舟山基地的水兵永远充满着自豪感。在东海舰队,这可是出了名的英雄部队。

      舟山啊,向往已久的东海明珠,千岛之岛。什么时候能一睹你镇守海疆的雄姿?由于杭州湾大桥和舟山大桥的通车,使上海到舟山的距离缩短了很多。车飞驰过全长35672米的杭州湾大桥,没过多久,就踏上了舟山大桥。比杭州湾大桥还壮观的舟山大桥,在宽阔的海面上弯成了一个曲线,连接了陆地和岛屿,让阻塞的轮渡变成平坦的大道,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路程,便到达了舟山群岛。无数游记中都有关于舟山群岛的详细记载:舟山群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口东海中。我国沿海最大岛群,属舟山市。呈东北-西南向布列,以主岛舟山岛得名。由嵊泗列岛、马鞍列岛、崎岖列岛、川湖列岛、火山列岛、中街山列岛等千余个岛屿组成,面积1242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滨海平原窄小,最高点桃花岛峙山海拔539.7米。河流短小且多独流入海。岛岸曲折,有渔港20余处,沈家门渔港为我国最大渔港之一。岱山岛是省内著名盐场。普陀山为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嵊泗列岛有“南方北戴河”之称,为游览避暑胜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桃花岛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周围海域属东海大陆架浅海的一部分,为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所在地,海产甚丰。

      而在军史上的舟山却是另一番记载: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之一。他的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20000多平方公里。舟山群岛面对太平洋,背后是分布在正西,西北,西南的上海等大中小城市。群岛间水道航门密布,港湾锚地众多,是海上枢纽,重要商港,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 舟山是海上枢纽,重要商港,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要地。在祖国漫长的一万多公里的海防线上,舟山群岛一直是外国侵略者窥测之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舰队曾多次登陆舟山群岛。1937年,日本海军陆战队曾占领过该岛的一些岛屿,从这里入侵大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舰队和苏联舰队不断在舟山海域游弋。每一个海军战士入伍之后最早的教育就是海防教育,就是要牢记中国历史上有海无防的教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在1953年2月21日视察海军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处于东海前线的舟山群岛无疑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重要前沿阵地。刚进入舟山大桥就看到醒目的大标牌:庆祝舟山解放60周年。沿着气势恢弘的舟山大桥,在48180米的长度中一个个海岛从眼前闪过。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残余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到舟山群岛。千岛之岛盘踞着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省军管区司令部、省警备司令部、省绥靖总司令部等各种部队;江苏省保安司令部、第一绥靖区等则驻守在嵊泗列岛及普陀山、岱山等岛。蒋介石极其重视舟山防守,不仅亲临视察,还将舟山部队重新调配。30日驻岛国民党部队改称舟山警备司令部,由浙江省主席周岩兼司令,当时集结舟山的国民党军队,陆军有87军、75军、21军、暂一军4个军,辖14个师,6万余人;海军有第一舰队和第一军区,约50艘舰艇;空军则加紧修复定海机场并准备修建岱山机场。 8月,蒋介石、蒋经国再次抵舟山活动,督促其部加紧修建各岛防御工事,网罗沿海土匪武装,封锁海上交通;增调作战飞机,轰炸和袭扰华东沿海各地,严重危害解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了解放台湾,首先要攻占定海。只有肃清了舟山之敌,才能保障沿海的安全。自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解放军参战部队对大榭、金塘、六横、桃花等岛先后发起攻击,盘踞各岛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我军逐渐形成了对舟山岛的包围。郁郁葱葱的海岛看起来是那么陡峭,四面都是海水,想当年攻岛部队曾经有过多少惊心动魄的血战!首战大榭岛,激战金塘岛,速战桃花岛,血战登步岛诸次战斗后,我军加强了攻打舟山的力量,除了陆军部队之外,部分刚组建的华东海军也投入解放舟山的战斗。在机场修葺完毕之后,解放军航空兵集结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战机约200架,并夺取苏南部分制空权。这时国民党已增兵至12。5万,同时大肆宣传登步岛和金门战斗的局部胜利。1950年4月25日,三野在杭州召开海陆空三军联席作战会议,决定第七、九两兵团6个军全部投入舟山战役,由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宋时轮分别指挥,以20军、26军取岱山,其余部队从东、中、西3路取舟山,战斗定于6月份进行。在人民的支援下,为了防止敌军逃窜,华野总部5月16日发出全线攻击令,当日我21军占领登步岛,22军占领册子岛,23军进驻大猫岛,17日23军从中路进占定海城,22军占领舟山岛西部,21军占领沈家门和朱家尖岛,18~19日,岱山、长涂、衢山、普陀山等岛全部解放。

      对于如此重要的海防要地,国家采取的战略方针是“死守”。换句话说,就是不管敌人来自何方,不论来敌是强是弱,驻岛部队要死拼到底,决不容许侵略者踏上舟山任何一个岛屿半步。死守舟山群岛,与舟山群岛共存亡,是守岛部队的神圣使命。战友告诉我,当年共有两支部队驻守舟山,一支是陆军要塞,一支是海军基地,陈兵十万严密布防,史称“舟嵊要塞”。距离那金戈铁马的战争年代似乎很久远了,舟山的定海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文化广场的建筑虽比不上上海的高大气派,却也是堂皇富丽灯红酒绿。比起上海的鱼虾,舟山味道的鲜美让我想起了40多年前的老滋味。战友说,现在已经禁海了,要是直接吃到海上捕到的鲜鱼,那才好吃呢!我已经很满足了,当年上海基地的鱼虾,许多都是舰艇从舟山带来的。走在城市道路两旁,现代化的装修好象与中心城市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也是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热闹非凡。唯一的区别是,战友常常走在小马路中间,如入无人之境。如此胆大惊得我一身冷汗,却从来见到的是车让人,如此礼让直把舟山行人惯成了马路大爷,由此可见海岛民风淳朴并非虚传。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行人熙熙攘攘。繁华的舟山,似乎缺了什么。到底缺什么呢?军人。这么久了没有见到过部队和军人,当年舟山可是满岛的驻军呀。当年威振东海的鱼雷快艇大队呢?炮艇,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舰呢,还有驱6在哪里?我直言相告,我可以不去任何地方,什么桃花岛普陀山岱山的,都不是我此行的目的。我要见海军,见舰艇,见当年的舟山基地,那个威名远播的英雄部队。

      战友思询半天,答应了我的要求,带我去了距离城市很远的地方。当车疾驶过闹市,便出现了宁静的港湾。战友说这是舟山基地的码头,大部分交给了民用。只有两个码头是军用码头。战舰灰色的影子在车窗前一掠而过,虽然只是瞬间却让我感到高兴,是呀,这才是舟山,被称为“舟嵊要塞”的地方。车过隧道时闻到了大海的气息,这是舟山特有的呼吸。舟山部队到我们码头来,常常开玩笑说我们不是海军,是“江军”,空气和他们不同,是水腥味的,而海的气息是咸腥的。有海的地方就有海军。迎着我们走过来的正是著名的海战英雄张逸民!张逸民举手还礼,并对我标准的军礼脱口赞道:“精神!”已经80多岁的张逸民精神矍铄,虎威仍在。他坚持要帮我拿那箱水果,铁钳般的手劲让我拼尽全身的力量才拿稳了箱子。对于其他人的帮助,我们也一概谢绝,理由是:“没问题,我们当过兵。”张逸民笑了,他赞赏我们尽管已解甲多年,仍然保持军人的作风和仪态。他拉我们进了他的房间,先问我家里好吧,孩子工作了吗?一切顺心吗?按着海军的习惯,他让我们喝果汁,并叫人马上送来糯玉米怕我们饿了。和老政委说话一点紧张感都没有,虽然我私下曾抱怨过战友不该来在饭点上,又不许我请老政委吃饭。张逸民有海军舰艇部队指挥员冷静沉着,语言干练的特点,他静静地坐我的对面,一声不吭地听我把话讲完。我在网上的《无法忘却的记忆》一文,曾流传在东海舰队上海基地,舟山基地的部分战友之中,引起过一些反响,张逸民也许有过耳闻。我对舰艇和海战的一知半解能得到海军部队的认同才真正能说明我对自己部队的了解。我十分荣幸能面对当年被海军司令萧劲光誉为“真正的海军专家”的海战英雄,感谢战友的鼎立帮助和大力举荐。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2

[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55&ptid=2765]1#[/url] [i]海鹰之子[/i] [/b]


      1951年8月,张逸民被所在的野战军推荐到青岛三海校学习,对于这段历史张逸民称之为“先下海,后转行”。他所在的部队是在4野有“铁军”之称的43军。43军下辖第127师,128师,129师。这是一支诞生在红军时期的部队。前身就是北伐时期叶挺任团长的独立团,号称“铁军”。其中有著名的红一连,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朱老总的警卫连,从井冈山下来的红三连,由林彪担任连长的红九连。这支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五次围剿,长征,平型关大战,被谭政大将誉为“红军中打仗最多的部队。”43军以大批红军骨干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一支著名的“拖不垮的部队。”

      1946年入伍的张逸民,跟着部队南征,从东北松花江畔,攀崇山峻岭,穿原始森林,跨越18个省市,徒步行军两万五千里到达海南岛。他参加过东北野战军12个大战役:东北战场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解放辽沈,鞍山;四平战役,包围长春战役,辽西大会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粤桂战役,和海南战役。1950年4月的海南岛战役,让他深感建立海军的重要,立志参加海军。1950年4月。琼洲海峡。时任作训参谋的张逸民指挥团司令部船队,冲过敌人封锁,横渡海峡,成功地登陆海南岛。他跟着先头部队一直杀到西南端八所港,袭击正在逃跑的敌舰艇。由于部队不懂军舰结构,上去的爆破组只是炸破了敌舰甲板,不但没能阻止敌舰逃跑,反而使爆破组全体牺牲。那时他就想有自己的海军,参加海军,为解放台湾打头阵。转行当海军实现了他的梦想。海军是以先进科学技术密集著称的新军种。其专业课程“高,新,尖。”张逸民以铁军精神刻苦学习,以“全优”成绩毕业于青岛鱼雷快艇学校。他是第一个放“单航”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老师教授的全部海军科学技术知识,还在图书馆大量阅读哲学书籍,分析掌握了世界各国海军海战战例。海校和后来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的努力学习,启迪了张逸民的智慧,开阔了张逸民的眼界,对他今后成长为优秀的海军指挥员打下了良好基础。

      鱼雷艇在海上作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抒情浪漫,相反,这是一支海上敢死队,海上尖刀连。其危险相当于陆军的炸碉堡,拼刺刀,由于在海上高速航行作战,与风浪搏斗也增加了作战的危险度。因此,张逸民说,只有具备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一往无前地战胜敌人。在他出战前口袋里装着两封遗书,一份是给党组织的,一份是给妻子的。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张逸民出奇制胜,以灵活的战术在6次海战中创造了击沉3艘大型敌舰,重伤一艘的辉煌战绩。海军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海军体检被称为“特种兵”体检,就是因为有些人很难适应海上颠簸的生活。海上的颠簸有多难受?没经过海洋的人很难想象。举例来说,有一次我乘飞机,遇到强气流,全体乘员晕得难受,不少人吐得一沓糊涂。我旁边的乘客很关心地让我转移注意力,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原来是广州军区陆战队的,坐过两次登陆舰,遇到过风浪,那种感觉呀,他说。我说登陆舰那么大有什么感觉。你坐过炮艇吗?5级还算风浪。少见识! 他反问我,你坐吗?我说当然。一年出海4次,十级风七级浪。论着他瞪大眼睛了。有了海上的经历,我在世博会台北馆体验2分钟升高140层,基本没什么感觉。而这一切和张逸民比,连小菜都算不上。我对张逸民说,你是个有天赋的海军。换句话说,就是天生是当海军的料。张逸民有在陆军摔打出来的好身板,加上后天坚持不断地锻炼,使他能持续在甲板上站立10多个小时。他天生不晕船,有极强的方位感,非常灵敏的时间感,记忆超人。有了这些条件,他很快成为“能驾驭海洋的高手”,由于精通海军五大技术(航海,操纵,编队,射雷,离靠码头),他带领一大队6年间安全跑遍防区20多个海岛,40多个港口,被誉为“活海图”,是唯一不用领航员的“全天候海上指挥员”。舟山基地鱼雷快艇6支队与张逸民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在海军战史中地位非凡,被军委首长称为“国之利器,手中奇兵”,一次次放置在前沿的关键战斗中。由于不辱使命,战绩辉煌,快6一大队始终被中央军委列为全国战斗值班部队。

      张逸民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海军的传奇。他和他的战友们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转向海军作战的转折时期。对于我的问题,张逸民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在他的陈述中,我的第一个问题:“从陆军转向海军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人民海军继承了陆战什么样的传统?发扬光大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已经在他的经历和海战中表现殆尽。在我鱼雷快艇31大队击沉蒋军“太平号”后,张逸民创造了“单艇独雷”击沉美制蒋军“洞庭号”的战绩。

      1955年元旦后,解放大陈战役的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大陈战役的第一仗是攻打一江山岛。为了保证陆军登岛部队顺利地渡海作战成功,华野参谋长,浙江军区司令员张爱萍号令三军,下达“把战区海空和海面都控制起来”的作战令。1月10号白天,我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协同作战,炸沉敌坦克登陆舰“中权号”1艘,炸伤护卫舰“太和号”和修理舰“衡山号”等4艘。如此猛烈的空中打击吓得停泊大港的敌舰纷纷外逃。张爱萍下令,鱼雷快艇出击,歼灭构成海面威胁力量的敌舰。金门战斗我军以血肉之躯抗击敌来自海空双面夹击的情况决不能重演!隐蔽在浙江白岩山洞的鱼雷快艇101艇,102艇奉命夜间出击。由两艘战艇组成编队,后来成为了张逸民及鱼雷快艇部队海战的特色,其构想很象陆军战法的“三三制”。两艇编队有利于相互支持,相互掩护,尤其是在组成进攻队形时可以构成鱼雷扇面火力攻击,避免风浪造成的射击误差,以不同爆炸角度置敌于死地。海上射雷是鱼雷快艇的重要技术,大海的波浪和艇身的晃动会极大影响射雷的准确度。101艇,102艇当时的攻击目标是国民党护卫驱逐舰“太湖号”。发现目标后,两艇发起攻击,由于故障,四颗鱼雷只发射出三颗,没有命中敌舰。在夜幕的掩护下,三颗鱼雷发射后,敌舰仍没有发现鱼雷快艇的踪迹。那颗由于故障而少发射了一颗鱼雷的艇正是张逸民任艇长的102艇。102艇的左发射管送药盒没有燃烧而导致鱼雷发射失败。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张逸民立即停俥抢修,很快更换了新的送药盒。“太湖号”已经远去,张逸民果断驾艇追击,一直追到大陈岛东口附近。单艇独雷作战,无异于陆军的单兵出击,何况在茫茫海面上只有一艇一雷,其大无畏勇气可见一斑。直到岸上指挥部下令返航,102艇才回到待机锚地。是夜22时,海岸指挥部再次下令105艇,106艇出击,攻击目标是敌“永”字号扫雷舰。此次攻击还是没有成功,105,106艇奉命返航。而跟在后面单独航行的102艇没有接到返航指令,单艇继续航行在夜幕沉沉的大海中。102艇原来不在出击序列之中,原因不仅由于他们刚刚返航,还没有恢复出航的疲倦。还因为102艇仅剩了左发射管中的鱼雷,在航行中极难平衡,稍微有点闪失就会艇翻人亡。但是,刚才没有击中敌舰的张逸民苦苦求战,他的第三次请求终于被批准了。指挥部的条件是“不能同105艇,106艇编队”,“不要赶速度,跟在两艇后航行”。只要能出航,张逸民就高兴极了,他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置后航行。没想到,反而给了张逸民战机。独雷驾艇是对张逸民操艇能力的极大考验。102艇左侧压着一颗1000多公斤重的鱼雷,右发射管空着。战区海域是有名的大浪区,此时正值冬季,海上刮着6,7级的大风,中浪连着大浪,铺天盖地压向快艇。天气极冷,海浪扑到水兵身上立即结成薄冰,甲板上人已经无法走动了。102艇严重左倾,随时都有翻艇的危险。张逸民熟练操纵着快艇,避开一个又一个横浪(横浪极易翻艇,横浪打在舰艇上,人难受极了,海军常说:“不怕涌浪,只怕横浪”),同时命令全体艇员站到艇右舷以保持艇身平衡。在大风浪和严寒中艰难前行的102艇突然发现:左前方海面是到处抢劫民愤极大的敌炮舰“洞庭号”。就是单艇独雷也敢拼。102艇迅速接近敌舰,进入规定的攻击距离。只有一颗鱼雷,没法组成扇面攻击火力,那么就必须要保证一发命中,张逸民几次克制住了扳动鱼雷发射把的念头。在高速航行中,102艇已经到达“洞庭号”250米的距离上,水手长张德玉急得大喊:“艇长,再不发射,艇就转不过身了!”张逸民感谢战友的提醒,他又一次瞄准了敌舰,直到200米的距离才扳动发射把。鱼雷呼啸着冲向敌舰。我问张逸民,射击角度是多少,才算得上近战?45度?不,张逸民回答:60-70度。由于巨大的惯性,102艇向前猛冲。张逸民知道,此时采用大转身,102艇势必撞在“洞庭号”上,他猛地在原地停俥的状态下掉转了艇身。102艇刚转过身,就听到鱼雷震撼海空的爆炸声,102艇剧烈地震荡起来,艇上所有的玻璃制品全部被震得粉碎!海面激起冲天的白浪,200米内发射的鱼雷准确命中敌舰中段,将飞扬跋扈的“洞艇号”拦腰切成两段。6小时后,美国制造的密封性能极好的敌炮舰“洞艇号”沉没于海中。鱼雷的爆炸威力很大,能在美制铁甲舰上炸开10米长的口子,并排可开行4辆汽车。“海上爆破队”,“海上敢死队”的名字就是从这而来的。102艇在返航途中接到了海岸指挥所的电报,舰队给张逸民记二等功。张逸民一战成名。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3

[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56&ptid=2765]2#[/url] [i]海鹰之子[/i] [/b]

      击沉“洞庭号”是继击沉“太平号”的又一次海战捷报。海军鱼雷快艇学校的教员说,单艇独雷在大风大浪里击沉敌舰,在200米内发射鱼雷的战例,在世界海军史上也没有先例。苏联《红星报》为此约稿《人民海军》报,发表了该海战的消息。中国海军的鱼雷快艇不但是苏联进口的,打法也学习了苏联海军的战法。但这次海战却赢得了苏联军事专家的赞扬:“中国人,行!”鱼雷快艇的战绩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功勋卓著的102艇后来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展示的名字是“功勋鱼雷艇”。人民海军创建之后,主要海战发生在东海沿海。记得在我的《无法忘却的记忆》一文后有战友跟贴,说海军第一代主力战舰似乎没见发挥什么战斗作用。是的,不仅是导弹驱逐舰,就是护卫舰,猎潜舰,海军航空兵轰炸机也很少有发挥作用的机会。海战的历史主要是由鱼雷快艇,高速炮艇书写的。而在海军的三支舰队中,东海舰队一枝独秀,以勇猛果敢灵活机智的战法扬威东海,成为当时不容忽视的国防力量。提到我们舰队,从干部到战士都十分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无人不晓,新中国海战历史的主角就是东海舰队。

      1967年11月海军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任东海舰队鱼雷艇6支队政委的张逸民的大会发言为《靠毛泽东思想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谈我在海战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十分精彩,会场上连续不断地响起掌声。此时的张逸民已经创下了海军独一无二的辉煌战绩:在海军鱼雷快艇部队的9次海战中,共击沉敌舰5艘,重创1艘。其中有6次海战是张逸民直接指挥的,战绩为击沉敌舰3艘,重创1艘。直到后来鱼雷快艇部队共有11次海战,有10次是东海舰队打的,1次是南海舰队打的。张逸民精通海军5大技术,有陆军作战部队的优良传统,将毛泽东军事思想灵活运用在海战之中,创造了我军独一无二的海上作战战法。“小艇打大舰”声震东海,令敌舰望风披靡。此报告让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加赞扬,他握着张逸民的手连声夸奖:“张逸民是真正的海军专家,是我的老师。”就在这次会议中,他被树立为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标兵。也就是在这次会议的记录片里产生了通信兵战士最喜欢的海军歌曲《红太阳照亮了祖国的海疆》。时局造英雄。当时紧张的台海局面使得鱼雷快艇部队势必成为我军海上尖兵。海军中也有非议,说为什么老是派鱼雷快艇部队出击,单艇独雷击沉敌舰是瞎猫逮了死耗子。当时小艇出击的原因有二:1 海军当时主要面对的是国民党海军的沿海骚扰,东海舰队每支舰艇部队都有护渔护航的任务。东海沿海海域便于小艇设伏,突袭,出奇制胜;2 鱼雷的威力比炮弹大得多,炮弹若不是击中敌舰弹药库,油箱,几发几十发炮弹都很难将其击沉。而一颗鱼雷就是1000公斤的炸药。只要击中船体水线要害处,可以立即将3,4000吨排水量的敌舰置于死地。击沉“洞庭号”就是例子。所以鱼雷快艇部队还有一个绰号:“海上送炸药包的”。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海军没有讲到,因为海军的将领大部分来自陆军,可能给忽略了。海军的组成来自三个部分,而鱼雷快艇部队的构成是各个野战军的战斗骨干,经历过严酷的战斗考验,具有陆军长期形成的不可战胜的气势和决战决胜的勇气,也在各野战部队学会了应对迅速变化的战争局面,克敌制胜的智慧。换言之,海战并非是我军新兵种与国民党交手,是经过海战训练的陆军战斗骨干在海上与敌再战的继续,这是鱼雷快艇部队势必成为海上尖兵,国之利器的根本。苏联海军教官对鱼雷快艇学校的学员说:“敢上鱼雷快艇就是好样的!”鱼雷快艇是近海攻击的利器,自身也有明显的缺憾:续航能力低,防护能力差,张逸民说,一发72毫米的炮弹就能打沉,小口径的炮弹击中要害都是致命伤。后来在8•24海战中的175艇,就是身中11发炮弹沉没的。谈到去年在厦门的祭奠,我突然想起一个缺憾,作为东海舰队的一员,我应该额外放一束鲜花,祭奠为海战牺牲的东海舰队175艇和烈士,还应该去祭奠我们部队长眠在厦门的战士海岸炮兵安业民。我送给张逸民在网上写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1958台海纪事—8•23炮击金门》,我对老政委说,这是针对台湾方面言论而写的,大部分资料是搜集而来的。当时主要是反驳台湾言论,说炮击金门是凑巧打死了金门防指的海军中将赵家骧。台湾有很多言论流行大陆,大陆研究国民史刚刚开放,台湾的言论就大有主宰舆论的苗头,有些言论直指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不动脑子的学术界带了个坏头。写8•23炮战就要写8•24海战,这文章里有你。我是赶鸭子上架的陆勤兵,让政委见笑了。还有一篇《无法忘却的记忆》,是在大连老虎滩看到104舰公开展览,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是我第一次写军舰。在上大学的时候写过守岛部队,散文《礁石》,当时挺震撼的,主要是学校里没人听过海军的故事。第三篇是《《海魂》与海魂衫》,是应网上陆军战友要求写的。写海军的故事其实是用来纪念我珍贵的海军时代,虽然时间不长,但留下的记忆是长久的。请老首长指正!张逸民问我,你知道几个海战?我说东海3个,南海1个。东海的是击沉“洞庭号”,8•24海战,崇武以东海战。有的是看的资料,有些是部队领导和老兵讲的。南海的就是8•6海战。还有后来的西沙之战。西沙之战是听南海舰队英模团做的报告。张逸民说,在厦门不止8•24海战,还有9•1海战,听说过吗?我说不知道9•1海战。张逸民说9•1海战是场败仗,是值得牢牢记取的教训。为什么会失败?两条:一个是雷达误导,看错了攻击目标。二是仓促迎战,指挥失误。鱼雷快艇是从苏联引进的,连战法也从苏联引进了。我说连海军的歌都是从苏联引进的。张逸民说,不行。那次的教训就是到海上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法,战斗指令是在瞬间产生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特点。我说,听说张政委有自己创造的独特打法,叫“一点两面三不放”?张逸民纠正我,是“一队两组三不放”。“一队两组”是海上编队,12条艇成单艇纵队太长,我说容易从中间切断。他点点头。两艇一组形成编队,缩短了一半长度。由于海流和海浪,单艇容易跑散,两艇编队可以相互支持,相互照应。而且能迅速组成突击队,迎战敌舰。看看鱼雷艇编队,31大队是三艇编队,到6支队1大队的海上编队就成了张逸民的编队了。“三不放”是射雷。这是张逸民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击沉“洞庭号”就是运用三不放原则:不到三涟之内不放;角度不好不放:我攻击方向与敌舰方向构成角度大于45%,小于100%,呈扇面型。战斗状态不稳不放。艇身不能左右摇摆,要在风浪中寻找到片刻稳定时瞬间发射。击沉“洞庭号”是在200米内,远远超过了苏联的射雷距离,体现了我军近战特点;在大风浪中,张逸民表现了极好的战斗素质,他在大浪浪峰下落的瞬间平稳时扳动了鱼雷发射机,保证了风浪里射击角度的准确。瞬间击发准确命中被苏联专家认为是奇迹。而这三不放原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意志和素质的体现。也就是运用这个战法,使8•24海战我军尽扬军威,打得蒋军闻风丧胆。8•24下午17点30分,金门首先开炮,掩护料罗湾内舰船卸载。我军200门各种火炮立即还击压制,45分钟之内发射9808发炮弹。海军岸炮集中火力射击料罗湾敌舰。敌舰纷纷外逃。鱼雷快艇6支队1大队待命锚地。彭德清直接和指挥艇180的张逸民打电话说,我已经和周总理和总参立了军令状,一定要击沉他一条大家伙,你有把握吗?张逸民说,请首长放心,保证不让敌舰跑掉。彭德清具体指示,你要先集中兵力干掉一条,有可能时,再打另一条。张逸民说,明白。彭德清又说,干掉一条就算完满完成任务,干掉两条超额完成任务,回来给你们记功。张逸民说:首长,我有信心!张逸民率领一大队出击,巧妙绕过东碇岛高速航行达到海域战区。18点50分,在暗淡的暮色中,张逸民发现“台生号”在前,“中海号”在后,有大小猎潜舰各一艘护航,炮艇两艘。张逸民下令:一中队攻击“台生号”,二中队攻击“中海号”,展开冲击队型,突袭敌舰右翼!张逸民的指挥舰身先士卒,冲进敌舰群。击沉“台生号”,重创“中海号”。张逸民说,被击中的“台生号”很少有人生还。我说,张政委,海军为28军金门作战部队报仇了!东海舰队击沉“太平号”,击沉金门敌舰“台生号”重创“中海号”就是报仇,我替28军牺牲在金门的英烈谢谢您!他们活埋了我们1000多名伤员。我向张逸民庄严敬礼!张逸民的艇是保养最好的,每次发现有海蛎子附着艇身的时候他都会把艇开出去转一圈,甩掉海蛎子清洁艇身已经成为了习惯。8•24海战前因为在锚地待机时间太长,艇身附着许多海蛎子,虽然战士下海去铲由于生长速度快,影响了航行速度。鱼雷艇小,速度快,走的是陆地,穿的是陆军军装,在锚地隐蔽的好,在海域作战充分发挥了奇袭作用。那次海战出动了6条艇两个中队,一中队184艇,175艇,103艇;二中队180艇,105亭,178艇。184艇是指挥艇,180艇是预备指挥艇。张逸民的184艇冲在最前面。张逸民说,海战和骑兵打仗是一个道理,冲锋时首长在前面领航,带着部队冲,如果被打掉,预备指挥艇接替指挥。干鱼雷艇,特别是指挥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不怕死。冲在前面死的可能性很大(西沙之战南越十号舰一炮击中旗舰指挥台,舰长政委当场牺牲),但是谁叫你爱上这一行呢?张逸民说,隐蔽锚地的时候尽量避开敌人眼睛,也的确没有被发现,但是一旦出航鱼雷艇就是离弦的箭,在阳光照耀的海面是无法躲避敌人的炮火的,小高炮,速射炮前前后后在艇旁炸开,炮弹很低,擦着头皮过。鱼雷艇丝毫没有减速,张逸民说我们横下一条心,豁出命也要把鱼雷扛上去和他们干!张逸民出海有三个特点,一,不穿出海服,出海服防水保温,任激浪冲击全身。(这个习惯海军部队都有,在厦门我曾说过海军不躲浪)二,语言简练。在训练时养成了习惯。在他发现敌舰时只说了“黄河,发现目标,准备战斗。”8•24海战他讲了不到30句话。为此总参通讯兵部部长专门表扬过他。电影《海鹰》表现了鱼雷部队这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最有意思,他居然下令“各艇唱歌”,六条艇唱着歌冲锋。我惊异地问他唱什么歌,他说海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4

[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57&ptid=2765]3#[/url] [i]海鹰之子[/i] [/b]

      军歌不行,唱陆军的歌带劲。有5。6首是常唱的,8•24是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冲锋的。张逸民十分喜欢唱歌,他常爱唱的一首是《新四军军歌》,是刚当兵的时候老兵教的。《新四军军歌》对于张逸民的来说,意义非凡,他在的部队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现在向敌人冲锋,就带着老部队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虎劲!好歌是一次政治动员,张逸民说,同时消除了第一次作战的新兵的紧张感,这样全体艇员就能在最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各种战术动作。8•24海战打得果然漂亮!苏联海军有一种说法,敢上鱼雷艇就是半个英雄。鱼雷艇被誉为“海上爆破手”,“海上送炸药包的”,因为是艇与舰之间的近距离作战,鱼雷艇完全暴露在舰炮射程之内,所以危险性极大。两条鱼雷发射完毕鱼雷艇就成了敌炮舰速射炮的活靶子。在发射鱼雷完成扇面攻击后的快艇战术动作只有一个:“施放烟雾弹,全速撤离战区。”在鱼雷快艇撤离的时候,和184指挥艇同在主攻方向的175艇中弹负伤。他们隐瞒了负伤的情况,向指挥艇报告说可以自己回去,怕拖了中队撤退的速度,引起更大的牺牲。其实175伤得很重,共中了11发炮弹。当时海上一片烟雾,天渐渐黑了,随着鱼雷艇返航,175艇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淡出了雷达的搜索范围。电影《海鹰》表现了当时175艇沉船的过程。当时底舱进水已经齐腰,轮机长用水泵排水,轮机兵们堵上了三,四个弹洞。但是船底的弹洞看不见,漫上来的水把蓄电池泡了,艇停俥了。它慢慢下沉,12个艇员都站在后甲板上,艇长降下了国旗。175艇头先沉下,一个倒立,随即卷起漩涡沉入大海,将12名水兵抛向了海中。

      海上搜救极其困难,茫茫大海中连鱼雷艇都难以发现,这12个水兵在海上泡了几天几夜,多少次眼睁睁看寻找他们的舰艇驶过身边。在大海里水兵们没吃没喝,被海水迅速消耗体力,他们以极大的耐力坚持着,直到获救,但是牺牲在海上的和失踪的人没有回来。在搜救175艇时,鱼雷快艇一大队锚地静悄悄的。8•24虽说是一场漂亮的海战,但一大队没有一点欢乐气息,副支队长刘建廷和张逸民都哭了。175艇牺牲了,落海的战友们呢?张逸民说,当时后悔死了,为什么信了175艇可以回来而没有回头救援呢?厦门是张逸民心中的圣地,在这里有他驰骋海疆的战斗经历,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和难忘的岁月,从陆军到海军,从东北到海南,从青岛到舟山,到福建征战的各个地方,厦门是他最留恋的海滨城市。1958年8月23日,中央军委命令驻福建前线三军封锁金门,厦门风云紧急。时任鱼雷快艇一大队大队长的张逸民参加了炮击金门中的海战。两次金门海战使他终生难忘。在台海拼杀的战场,不仅有血战金门的陆军英雄,也有为祖国统一大业牺牲奉献的海军将士。与厦门相对的海平线那一边,是默默无语的料罗湾。在寥廓的海天之间,张逸民看见海军岸炮雄峙,海鹰飞驰,永远镇卫着祖国的海防线。大海的涛声回响着当年激越的战歌。

      1958年9•1海战。在经过8•24海战之后,这个海战对台海两岸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国民党海军在这一天表现了他们协同作战,指挥准确,战术攻击性能强的良好素质。在国民党看来,这也许是第二个古宁头大捷。这场海战其实已经被胡琏担心到了:他告诫驻金门岛部队,不光要全力对付大陆炮击,还需高度警惕共军艇队再次突袭。9•1海战足足挽回了8•24海战国民党失败的面子。有人提议,将9•1定为国民党海军的“海军节”,虽然没有如愿,但当天国民党海军取得的胜利,使造谣广播电台再次有了吹牛的资本。

      张逸民说,这场海战的教训值得好好吸取。那么这场被台湾方面宣称“击毁共匪32艘鱼雷快艇”的海战是怎么回事呢?1958年9月1日16点30分,我海军观通站发现目标,判断是敌中型登陆舰“美坚”号在“维源”,“沱江”,“柳江”号三艘猎潜舰护卫下为金门输送人员物资。东海前指命令鱼雷快艇一大队103,105,174,177,178,180六艇编队攻击,巡逻艇31大队三艘75吨的炮艇556,557,558和50吨的四艘炮艇掩护攻击,以混成编队,不同火力的攻击方式歼灭敌运输舰。此时海面气象不同于8•24,夜间海面能见度为15-20涟,处在两次台风间,风向东北,风力5-6级,阵风7级,中浪大涌。鱼雷发射命中率难度极大。22点03分,镇海观通站报告,方位110,距离27海浬发现敌护航运输舰队成单纵队驶向料罗湾,航速11节。东海前指下令艇队出击歼敌于北纬24.14度以南,东经118.24度的东海海域,因敌舰编队突然变幻,为查明原因,我艇队在中途停俥待命。23时,海岸雷达误判敌“维源”号(美坚号)出离编队驶向料罗湾。镇海指挥部命令对“美坚号”(维源号)实施攻击。23时32分,鱼雷快艇成单纵队,航向75度,航速35节接敌。指挥部以为与敌护卫舰“维源”号相遇,下令鱼雷快艇转向110度规避。这是最大的指挥错误和判断错误。如果当时6艘快艇12条鱼雷,只要命中一发鱼雷,满载军火的美坚号就会爆炸自沉。可惜,毫无抵抗能力的运输舰被白白放跑。23点40分178艇雷达兵报告,左前方40涟发现目标。180艇的张逸民下令展开攻击队形。在距敌30涟的 海面上受到敌舰炮火猛烈拦击,风大浪险,艇队难以保持编队。23点48分,5艘鱼雷快艇接近敌舰3-4涟,发现敌舰为猎潜舰,但攻击队形已经形成,遂展开攻击。“维源号”紧急规避,用舰炮20炮,76炮,40炮猛烈封锁快艇接近。发射鱼雷无一命中。174艇攻击“沱江”,同样失利。180艇中弹,舱机故障,所以高速大回旋撤出战斗,174艇却从左舷高速驶来,海军最糟糕的事发生了——撞艇!180艇前机舱龙骨断裂沉没,174艇前机舱上甲板左舷被撞开30公分大口子,也沉没了。鱼雷快艇的抗风浪能力是4-5级,在6,7级风浪中难以保持编队,加之攻击心情急躁,早早解开鱼雷固定拴,3条雷还未攻击,在风浪中自行滑落。如果此时控制航速保持编队,攻击就会有效。张逸民说,打仗的时候最怕指令过多,尤其是不了解海上作战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一个教训,在作战前线,只能是一个指挥,我说了算!180在发射鱼雷时一连中了敌40炮6,7发,机舱进水,一部主机停了。一发76炮中后甲板,舵系统失灵。一块炮弹皮飞过来,张逸民正好低头,削掉一块头皮。单俥,舵失灵,只能大回旋操艇。174艇正好从左舷猛冲过来,张逸民忙喊减速,话音未落已经落海了。他没有来得及穿救生衣,头上的微音帽还和艇连着,艇下沉直把他往海里拉,他赶紧扔掉帽子。此时敌舰距离他们只有200米,张逸民叫到,解开救生衣,绝不当俘虏!全体水兵脱下了救生衣,准备和敌人拼命。和陆军一样,海军战士宁可葬身大海,也不能叫敌人俘虏!《海鹰》如实地反映了海上互救的场面。在这部影片中,八一厂的编剧表现的是真实海战,有许多来自于张逸民的故事。他在海上把两条艇落水的战友们组织起来,用救生衣作担架,让两个重伤号躺上去,同志们围着他漂,漂向祖国海岸。夜里3点,海上传来高速炮艇的声音,张逸民用手枪打了3发。他说,不能打光子弹,万一不遇救,子弹就是留给我自己的。炮艇发现了他们,两艇落水25人全部遇救。两次金门海战,鱼雷快艇一大队一中队175艇,180艇,174艇全部玉碎,战死在台海前线。此时,滞后行驶的高速炮艇编队正和敌猎潜舰打得难舍难分。狡猾的胡琏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一仗,共军海军出其不意地亮了另一张奇牌,一个全新的轻量级海上快攻手重磅出击了!也许就是这一仗,我鱼雷快艇单项出击的海上攻打力量变成了双向攻击,高速快艇又一次展现了我军“小艇打大舰”的神威。在回顾东海舰队台海作战史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海军的成长和陆军很相似,当年“小米加步枪”装备的陆军和后来“小艇打大舰”的海军如出一辙。就是这支军队,终于改写了中国清朝以来的耻辱史。那时清朝的北洋水师,舰船装备世界第八,亚洲第一。可是黄海对日一战,清朝重金配置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在这之前,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在厦门胡里山炮台,有那门称作为世界古炮之王的德国大炮镇守海岸,能说中国当年的军备差吗?为什么清朝一败再败?为什么签下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参战的高速炮艇中队是组建才一个月就征战福厦的新部队。水兵中有60—75%是1957年入伍,58年上艇的新兵,技术水平低,不熟悉武器装备,出征前担心打不好,完成不了任务。就是这样的部队,在鱼雷快艇作战的时候,仅用20分钟就紧紧咬住了敌“沱江号”,使之无法进入快艇战区。沱江号用20炮,40炮阻击炮艇编队,吐着烈焰的炮弹在海面上构成一道道火网。我炮艇左梯队迎着炮火全速前进,出其不意地穿插进了敌舰编队。其一往无前,勇猛穿插的战术动作后来成为海军部队作战规范。70年代南沙群岛再起狂澜,南海舰队的舰艇编队用同样的动作逼进敌南越10号舰死角,让10号舰130舰炮无法还击。炮艇编队左梯队的快速穿插有效地隔离了“沱江”号和“维源”号,使我鱼雷快艇和炮艇编队形成了各个击破的海上包围阵势。设想一下,如果敌方两舰组成编队同时接战,后果将如何呢?和陆军一样,海军也是近战夜战:夜里出击,靠近了打。在行驶到距敌舰700米处,高速炮艇上的双管37炮突然还击,十几门37速射炮同时开火,炮弹如暴风骤雨般倾泻在“沱江”号上。面对着吨位和装备远远超过我军的美制蒋舰,在东海海域中交过多少次战的年轻的人民海军,从未有过任何胆怯和退缩。以张逸民操纵的排水量25吨的单艇,敢击沉敌手是1030吨的“洞庭号”,现在6艘鱼雷快艇,7艘高速炮艇加起来排水量还不如敌舰编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5

[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58&ptid=2765]4#[/url] [i]海鹰之子[/i] [/b]

      队中的一条美制舰船,如此弱小就敢在台海掀起惊天怒涛!十几门双管37炮以平均每秒4发的速度整整打了15分钟,直到打光了舱面所有炮弹。37炮弹只有8公斤重,连女兵都可以将它送入炮膛。当年在东海海域遇到敌舰时,同舰的海军女兵们勇敢请战,唯一能做的就是运炮弹。这么小的炮弹单发命中的威力远远比不上鱼雷,但是如果十几门火炮连发,就显示出连续打击的狠,猛,准的特点。没想到共军冒着凶狠拦击的炮火冲上来了,并用如此密集的炮火构成了“沱江”号无法逃脱的风暴。高速炮艇越打越近,从3000米一直打到300米,冲在前面的558,556艇减速侧过艇身,90度旋转了37炮口,以左舷70度敌向角与敌舰同速并行。在弹药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双管37又一次喷吐出愤怒的火焰!有航海经验的人都知道,航行时两舰不能距离太近。因为海流将会把小艇卷入海底。而人民海军的舰队却屡次创造奇迹,出乎意料的近战和海上攻击动作往往让敌人无法应对,这一切都来自于海军过硬的技术和勇敢精神。1958年印度巡洋舰来访,参观东海舰队长江口演习。印度海军直接受教于英国皇家海军,英国海军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在这次演习中,牛哄哄的印度海军军官惊愕得下巴都掉了,他们看见由12艘鱼雷快艇,9架水雷轰炸机和12架歼击机组成的海空突击群,准确命中了假设敌两艘重型巡洋舰。演习完毕,海空雄鹰们低空掠过检阅舰“成都号”,印度舰“迈索尔”号,鱼雷快艇6支队12艘艇以艇距100米成单纵队,用50节/小时速率高速飞驰而来,贴着检阅舰舰舷50米在海面划出180度的白色浪涟,霎时消失在茫茫海面。印度舰队司令阿少将翘着大拇指称赞,人民海军有这么强的海上攻击力量,没有防范鱼雷快艇的能力,别到中国近海来。“沱江”号疯了,没见过这种战法,恨不得用小山般的身躯掀翻小艇,压碎小艇。小艇紧急规避,用他们的灵活一次次闪过了拼命的“沱江”号。身负重伤的“沱江”号不得不向敌编队发出求救信号。重创了“沱江”号的高速炮艇编队胜利返航。9•1海战因为高速炮艇的战绩而变为台海两岸海军势均力敌的抗衡:我军沉没两条鱼雷快艇,台湾报废一条“江”字号炮舰。9•1海战使高速炮艇名声远播,再次成为国民党海军的劲敌,成为我军近海快攻的利剑。60年代驻守在福建的三军都怀着解放台湾的必胜信念,海军将士也是如此。他们和陆军并肩守卫在福建前线。福建的厦门,平潭岛使张逸民终身难忘。在厦门海面岛屿锚地潜伏的鱼雷快艇6支队,在金门有两次海战,在平潭岛,他4次率部驻防,警惕地注视着台湾的敌情。南日岛,东山岛都被蒋军袭击过。东山岛守军1000多名,挡住了胡琏率领的陆海空三面的强攻,守在八尺门港口的是水兵一个连,阻击敌一个营500名空降兵,守不住港口我军就无法增援,海上通道保证了陆军部队及时赶到战区。张逸民对福建前线,对并肩作战的陆军战友有很深的感情。平潭岛是距离台湾最近的海岛。那时他常常清晨登上五爷山顶,眺望台湾最高峰玉山。在海天之间,玉山蓝色的山岗如玉般碧透。他一次次下决心,不解放台湾绝不罢休。在海风海浪中,蓝色的海水,洁白的海滩是那么纯净美丽,相思树郁郁葱葱繁茂昌盛,民兵有极强的战斗力,军民团结紧密,友军关系特别亲热。这些难忘的岁月,每每谈起,还是令他动容。因为我送给他文章,他知道了82师网。28军,82师,都是驻守福建的战友。张逸民说,82师和我们的关系可好了,60年代下暴雨,他乘的吉普车陷到泥里开不动了,海军战士少,怎么都弄不动,正在为难,却遇到了82师师长,叫82师的战士们把海军的吉普车抬过去了。亲爱的陆军战友们,谁能告诉我60年代,82师师长是谁?让海军到现在念念不忘?在南京,张逸民常常和28军干休所的老头们一起打门球。张逸民说,我们是“老战友”了!福建前线民兵战斗力之强,终于让张逸民写进了《海鹰》,张敏的妻子,那个勇敢能干的女民兵连长,是当地民兵的真实写照。在平潭岛,张逸民终于等来了战机。1965年11月13日夜,张逸民率领的鱼雷快艇31大队,从竹屿口出发,在崇武以东海域,击沉了国民党美制猎潜舰“永昌号”,史称“崇武以东海战”。极其巧合的是,在11年之前,同一个的部队,同一个的时间,都是11月13日夜里出击,31大队击沉了“太平号”。张逸民说,战事发生的很突然。鱼雷快艇31大队原属北海舰队,后来调到东海前线,到海坛岛(张逸民说就是平潭岛)驻防一年后准备返三都港(音)整休,那天午饭后,正在海里游泳的张逸民突然被前来的吉普车接到水警区,以为是开庆祝31大队击沉“太平号”11周年,没想到居然是敌情座谈会。张逸民非常高兴,有了作战的机会了!1965年11月13日13时20分,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旗舰大型猎潜舰“永泰”号率护航炮舰“永昌”号,由澎湖列岛的马公隐蔽出航,驶向乌丘执行送武装特务骚扰的任务。张逸民说,我们那时叫“打小股”。按照“永泰”号编队10——20节/小时航速,预计当日23时可抵达乌丘。海军东海舰队为打击国民党海军的袭扰活动,决定由当时的海坛水警区副司令魏垣武担任总指挥,当时的战斗设想是,迅速调集兵力,由护卫艇29大队6艘高速护卫艇和鱼雷快艇31大队6艘鱼雷艇组成的海上突击编队,在乌丘正南海面歼灭“永泰”号编队。并以部分护卫艇分别驶至崇武东南海面和西洋岛以东海面担任警戒,以佯动吸引敌舰注意。命令发出后,各舰艇闻风而动,集结到海坛,海岬之间平潭娘宫。21时许,突击编队各艇驶抵娘宫,魏垣武即召开作战会议,交待任务,进行战斗编组。随后,各艇驶往东月屿待机。此时,总参谋部批准了作战方案,并转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先打一条;要近战,发场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组织准备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打到自己,天亮前撤出战斗。 原来敌情迅速传到北京后,由于罗瑞卿总长不在北京,总参作战部只好直接请示总理了。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直接来到总参谋部作战指挥室。 总参作战部长向总理汇报了国民党海军在崇武方向的兵力,在东引岛有一艘‘太湖’号护卫舰,一艘‘柳江’号猎艇舰,在金门锚地有‘维源’号和‘珠江’号两艘猎艇舰;东引和白犬两岛的小股匪特也有袭扰的征候;乌丘屿有105毫米榴弹炮。这些小部队随时都有增援‘永昌’和‘永泰’的可能。作战部长汇报道,“永昌”、“永泰”两舰已由马公岛起航,驶向我崇武以东渔区,航速为12海里/小时。周总理点点头,在纸上记了一下接着又问道:“我们的兵力情况怎么样?”“这些部队素质如何?”“我方有高速护卫舰6艘、鱼雷快艇6艘,目前已到娘宫锚地集结待命。”“这些部队素质不错。护卫舰和鱼雷艇协同作战都经过多次训练。其中一艘566艇被大家称为‘猛虎艇’,是总理在人大会上表扬过的,现在改为125吨,编号换成588艇。鱼雷艇编队指挥员张逸民曾参加过多次海战。”周总理满意地点点头。“你们的打算呢?“我们同意海军意见,有把握就打!”作战部长回答道。

      “贺老总,你的意见呢?”总理侧过身来问。“可以打。”贺龙摸了一下胡子说。

      周总理沉思片刻,又看看图上的态势,对作战部长说:“我的意见是,如果敌舰侵犯我渔场,破坏我航行安全,就坚决打。”于是就有了以上的作战指示。22时16分,海上突击编队由东月屿出击。23时14分,编队指挥艇在距离10.5海浬发现目标。魏桓武指挥艇队从两舰中间插入,并令第一群4艘100吨高速护卫艇攻击前导的“永泰”号舰,第二群2艘125吨高速护卫艇牵制后边的“永昌”号舰;6艘鱼雷快艇成3个冲击组(一队两组攻击队形),伺机攻击。

      在攻击编队里,鱼雷快艇滞后航行,因为快艇上没有炮,所以,原计划是护卫舰展开攻击后,放雷炸舰。原规定航距为40——50涟,张逸民说太远了,会贻误战机。魏桓武同意由他定为10涟。23时33分,护卫艇接敌。张逸民说,原定的右舷发起进攻其实是把指挥舰暴露在两舰之间,在距离5链时向“永泰”、“永昌”舰攻击,同时受到两舰还击,我们的舰炮小,反而被敌各个击破。总理担心的事发生了。指挥艇和预备指挥艇先后中弹,魏垣武以下7人负伤,护卫艇副大队长李金华和1名中队政委牺牲,罗经也被打坏。这时,指挥艇向左转向,准备暂时撤出战斗,其它艇不明情况也随之转向航行,一度失去连续攻击的机会。“永泰”号趁机高速向乌丘逃跑。张逸民说,作战计划很周到,但不知为什么是右舷攻击?拦截敌“永泰号”,如果正面拦击,炮火不会这么集中。我们的编队也拦住了他们的退路。只要不逃到乌丘,就有可能全歼。我们的兵力足够了,海上作战应变能力也很强。魏垣武苏醒后,立即命令发信号召唤鱼雷艇再攻击。位于“永昌”号前进路上的鱼雷艇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派出152,131艇前去侦查,这组艇首先对“永昌”舰发起攻击,由于“永昌”舰边拦阻射击边规避,攻击未能奏效。随着炮艇编队撤出战斗。张逸民说152是指挥艇,应该向我报告情况,最后在实施攻击时只有两队四条艇了,攻击力量减少了。鱼雷艇队指挥员、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的指挥艇132艇冒着敌火,率124、145、126号鱼雷艇高速追击。14日0时21分,鱼雷艇队抵近18链时进行占领阵地机动。艇队贯彻“三不放雷”原则(阵地不好不放、看不清目标不放、瞄不准不放),在没有把握最佳战机时,冒着“永昌”号猛烈的炮火三进三出。0时30分,鱼雷快艇编队组织第四次进攻。四条艇以最快的速度接敌。145艇到达“永昌”舰左舷90~100度,距离4链时,张逸民下令:“单艇攻击!”该艇冒着密集炮火,沉着地逼近至距“永昌”号1.9链处,同时发射2枚鱼雷。“永昌”舰尾部中雷1枚,当即失去机动能力,开始缓慢下沉。在“永昌号”中雷下沉的时候,护卫艇第二战术群的588、589艇再次发起攻击,指战员们奋勇冲到距敌舰200米以内。588艇上的炮手葛毅稳操火炮,“咣咣”两发,就把敌舰驾驶台打得火光冲天。他牙齿一咬,又朝敌舰的前甲板炮位猛烈射击。敌舰上顿时血肉横飞。敌官兵纷纷跳海逃命。“永昌”号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葛毅又移动炮口,朝水线下猛射。炮弹在敌舰上凿出无数的窟窿。海水灌入敌舰肚皮内。敌舰加速下沉。14日1时06分,“永昌”号沉没于乌丘以南15.5公里处。突击编队捕捞9名战俘后,于3时05分奉令返航。受伤的“永泰号”逃回乌丘。当敌“永泰”号受重创、“永昌”号被我击沉的消息传来,一直守候在军委作战指挥室的周总理站起身来,连声说:“好!打得好!”1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临福建前线,看望凯旋的参战部队,并参加福州军民祝捷大会。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总参谋长在上海接见了参战部队代表。国防部通令嘉奖参战部队,588号护卫艇荣获国防部授予的“海上猛虎艇”的荣誉称号。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19 09:05

[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59&ptid=2765]5#[/url] [i]海鹰之子[/i] [/b]

      周总理接见崇武以东海战参战部队。1965年11月26日20点18分。上海锦江饭店大客厅。总理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陪同下,看望海战有功人员。罗瑞卿向总理介绍了张逸民,要求张逸民坐在总理身边汇报,总理拿着海战有功人员名单和简要事迹的材料,向张逸民询问海战细节。听了汇报,总理很高兴,说祝贺你们的胜利!这次胜利,主要是你们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结果,这一仗打得快,打得坚决,打得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都很高兴。张逸民说,总理的批示传到艇上,大家很受鼓舞。总理摇摇头说,那天夜里,我和贺老总一直在总参作战室里,但是海战怎么打是你们的事。我不过说了几句话。主要是靠毛泽东思想,靠你们嘛。你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胜不骄,败对于张逸民来说,这次海战使他终生难忘,周总理的指示和对海战的关注,战后对参战有功人员的接见,是对海军将士的最大鼓励。在人民海军初创之时,毛泽东主席就有了对海军的重要题词。在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时候,国家拿出了宝贵的外汇去购买先进的舰船,去培养海军战斗部队,海军保卫国家领海的责任重大!他服从大局,把功劳让给别人,一心想着如何更好地保卫祖国海疆。谈起崇武海战,他更多地是说,要是当时588艇右转横向拦住“永泰号”,那两条舰就全击沉了!别看我们艇小,有12条艇,分别包抄能打掉他们。588艇左转受到两条艇的共同攻击,损失惨重。虽然现在我们舰艇比以前大多了,但历史的经验还是值得注意的不馁,去争取新的胜利。现在许多战友都呼吁要有航空母舰,其实在1970年初的时候,当时舟山基地的司令员李静(曾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的原型)和政委张逸民就接到过海军的指示,在基地防区为航空母舰提供停泊的码头。海军的指示一下子激动了所有海军的心,那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自己设计制造的航空母舰。在青岛海校学习的时候,张逸民就知道了第一艘航母是英国皇家海军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改建的,命名为“皇家方舟”号,排水量7450吨,可载10架水上飞机。一个新的军种诞生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70年代时,航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浮动的海上机场”,“庞大的武器库”和“海上电子城”。世界上海军强大的国家有9个已经拥有了航母。如今我国也要有自己的航母了,张逸民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不已。

      在舟山基地工作后,张逸民更感到我国拥有自己航母的重要性。美国航母编队多次游弋在我东海海面,有时只距离防区十几海浬。有了自己的航母,针对敌人的挑衅,可以更痛快地 回击了。他和李司令员高兴地在舟山基地海域到处勘查,终于找到了停泊航母的合适泊位。他还想某一天自己能成为我军航母的第一位舰长。岁月如梭,韶华难留。张逸民已经不再是当年英姿勃勃的年轻人了。在继承陆军战斗意志和光荣传统之后,打出了海军的军威,开创了中国海战的辉煌战绩。在海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和鱼雷快艇海战时代一起退出了海军现役。海军在壮大,海军的装备也大大加强。当年在东海海域用小艇打美制大舰的情景成为了海军建军初期的历史一页。张逸民难忘海战,难忘牺牲在福建前线的战友。前几年,已经80岁高龄的张逸民独自来到厦门,来到当年出征的地方,只有他爱人陪着他。在泥泞的海滩上,张逸民赤脚走过海滩,对着大海叫着牺牲战友的名字,自言自语道,老哥来看你们了!回应他的是大海,涛声,和海鸥的叫声。他牺牲的战友,永远留在了东海前线的海域,成为守候祖国海疆的忠魂。岁月如梭。但忘不了茫茫海面,吼声震天,炮声振海空,我们曾经并肩度过的战斗岁月。战斗的岁月里结下的生死友情,如今依然鲜花盛开芳香传四方。岁月如梭,张逸民仍然驻守在舟山。他不稀罕大城市的方便,他 依旧喜欢大海的气息,大海的潮涌,大海的奔放,大海的宁静。舟山没有了重兵把守的严阵以待,却把暗流涌动的较量放到了大海深处。他对他的孩子们说,不管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和磨难,不变的是我生活的信念和守卫海疆的志向,请你们尊重你父亲的选择。舟山依然是海防重地。依然是大型舰船停泊的良港。而在这里有一个海军老兵,当年的海战雄,以他矢志不渝的忠诚,海鹰勇气和胆量,永远守望着东海来犯之敌。(全文完)

qzw2011 发表于 2013-12-19 14:19

写得真好!值得拜读!

海军叔叔 发表于 2013-12-20 14:32

我父亲参加过8•24海战,一直在快艇一大队工作,直到85年底转业。

知青 发表于 2013-12-20 19:52

我父亲和张叔叔是亲密战友。海战的时候我父亲可能是在“105”艇。父亲离休以后时常和我们谈起张叔叔,谈起(海鹰)电影中那位牺牲战友的原型。

知青 发表于 2013-12-20 20:04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时父亲在一大队(三都港口)。清一色的鱼雷快艇很是威武!有一艘53—104快艇是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英雄艇。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3-12-21 14:09

[i=s] 本帖最后由 海鹰之子 于 2015-3-6 16:29 编辑 [/i]

[attach]1120[/attach][b]回复 [url=http://www.sandudao.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60&ptid=2765]6#[/url] [i]海鹰之[/i][/b]

海鹰之子 发表于 2015-3-6 16:23

张逸民,1951年从陆军转业到初创的人民海军,在东海前线屡立战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指挥员,40岁时任舟山基地政委,党委书记。
他是海军中的传奇人物,他和中国海军的发展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经是我们这一代青春的梦想,有一部电影表现了他和他的鱼雷艇大队辉煌的战史,《海鹰》为无数军中子弟编织了驰骋海疆的蓝色宏图,勇猛冲击的鱼雷快艇成为当时台海打击敌人的锋利钢刀。

知青 发表于 2015-3-6 19:57

[i=s] 本帖最后由 知青 于 2015-3-6 20:00 编辑 [/i]

孩童时,最刺激的文化生活就是去俱乐部门前的灯光球场看《海鹰》等电影。

知青 发表于 2016-3-23 20:55

海鹰飞走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